本網訊 “以前要來村里辦事,怕村里無人值班,得先電話預約。現在不同了,隨時來都要村干坐班服務……”,這是群眾對村居干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積極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服務質量的直接感受。
下司鎮轄14個村居3.5萬人,部分村群眾居住分散,邊遠自然寨的群眾到村里辦事需要走幾公里,有的甚至需要“跋山涉水”。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為解決群眾來辦事無人值班服務群眾的實際問題,各村居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堅持行勝于言,村居干部輪流坐班,保證群眾辦事有人服務,促使坐班常態化,做到服務群眾零距離。
各村居同時規范便民利民服務站(點)辦事程序,規范服務語言、服務態度、服務儀表、服務守則,實行服務承諾制、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時辦結制,確保事情立即辦,馬上好,用最短的時間取得最好的效果,讓前來辦事的群眾有到家的感覺,有在家的舒暢,讓有困難的群眾感受到親人般的溫馨,切實提高服務質量。
該鎮各村居坐班常態化服務群眾零距離、心貼心、面對面、實打實,群眾能夠看得見、摸得著、享得到一種清新的實干之風、一種融洽的黨群干群關系、一種團結干事的社會氛圍,達到了堅持群眾路線強基固本,密切聯系群眾凝聚力量,發揮黨員干部作用活力迸發的目的和效果。(張文品)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