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凱里大十字的大蘆笙等地標性建筑都免不了拆遷的命運。近日,坊間又有傳言稱,凱里另一地標建筑“電廠老煙囪”即將被拆,這是不是真的呢?近日,貴州都市報記者進行了走訪。
聳立的煙囪
4月27日,記者來到位于凱里龍頭河清水江畔的火力發電廠時,只見該廠門緊鎖,廠區周圍堆滿了廢棄的垃圾,看上去很是荒涼。
廠區內有兩座冷卻塔,一座直插云霄的煙囪十分雄壯,其中冷卻塔就在清水江邊。站在對岸,它們的倒影在江中非常壯美。據了解,冷卻塔有120米高,煙囪高度達到了200多米。
對于坊間傳言的大煙囪即將拆遷的消息,凱里老發電廠保安楊昌玉說,他并不清楚。
“這個廠雖然很破舊了,但上級領導時不時前來檢查,并一再強調不能讓外人隨意進入。”楊昌玉說。
據了解,凱里發電廠位于凱里市西郊的清水江畔,1957年建廠,原為一獨立的地方性小型火力發電廠,屬地方管轄,至1970年總容量為9180kW,1965年劃歸省電業局管,1971年并入貴州電網。
在后來的發展中,凱里發電廠實施過幾次技術改造工程,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但由于目前該廠發電機組小,耗能較大,加之對環境造成污染,影響周邊區域的空氣質量,長期以來市民對此反映強烈,國家有關部門出于對環保和節能的考慮,于2009年3月關閉了該發電廠。
關閉之后,有關部門對廠房設置進行爆破。人們因此認為,下一個爆破對象將是冷卻塔和煙囪,但是多年過去,一直沒見動靜。
市民記憶中的煙囪
從專業的角度而言,冷卻塔就是冷卻塔,煙囪就是煙囪,但凱里市民都叫它們是“煙囪”。在很多市民的眼里,這些煙囪,都是凱里的地標建筑,很多市民都有著關于煙囪的記憶。
家住凱里龍頭河的王毅今年25歲了,說到電廠的大煙囪,他笑呵呵地說:“大煙囪在以前,那可是我媽讓我吃飯的一大神器。”
原來,小時候,王毅總是幻想著有一天能長得和大煙囪一樣高大,所以,每當他不愛吃飯時,母親就指著大煙囪說,你要不要和他比高了,要的話,就趕緊吃,多吃點才能和它一樣的高。如今這些“都付笑談中了”,不過,它卻永遠珍藏在了王毅的記憶中。
王毅告訴記者,2012年凱里火電廠主廠房實施爆破時,他正在當兵,當時接到媽媽傳遞來的消息時,心里還是有些不舍。“后來我回家時,看到大煙囪依然聳立,覺得很開心。”王毅說。
而與王毅一樣對大煙囪有著深深感情的還有家住大風洞鄉的王先生,在他的記憶中,乘坐班線車來凱里,如果看到大煙囪,就等于到了凱里市。“我乘車愛暈車,以前從家里乘車到凱里,一路上我最期待的就是能快些看到那高大的煙囪,因為只要看到它,我就知道自己可以下車了。”王先生說,看到大煙囪,比暈車藥還靈。
目前不拆除
據了解,目前凱里發電廠屬于國電都勻發電廠所有。該廠一位工作人員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發電廠內的煙囪和冷卻塔目前還沒有拆除意向。“說實話,要拆除它們,很不容易。”這位工作人員說,因為每一層都是鋼筋加混凝土筑成,十分堅固,不易爆破。
據了解,2012年1月13日,國電凱里電廠對電廠內的主廠房實施爆破。在爆破中,產生了極大的沖擊波,煙囪和冷卻塔距離爆破現場僅有50米,但在爆破瞬間,它們竟安然無恙。(陳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