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周燕玲) “五月楊梅正滿林,初疑一顆值千金。味勝河溯葡萄重,色比瀘南荔枝深”。眼下,正值楊梅成熟時節,凱里市城區一些作為行道樹的楊梅樹也結出了鮮紅欲滴的果子,但卻頻遭“洗劫”使得楊梅樹很受傷。
6月1日上午,記者在友莊路看到,一名中年男子正站在一顆楊梅樹上摘楊梅,其手上的白色塑料袋內裝了不少楊梅,而身旁的樹枝也“慘遭毒手”被折斷。
據該名男子介紹,他爬上樹摘楊梅的目的是為了泡楊梅酒,“街上的楊梅太甜了,不適合泡酒,這種酸酸的楊梅很適合”。
而在馬路的另一邊,記者發現一名女學生也正試圖摘路邊的楊梅,而其身后不時有車輛快速駛過,甚是危險。
記者了解到,作為行道樹上的楊梅并不適合食用,為了美觀,園林部門會不定時地對行道樹噴灑農藥殺蟲。如不經過處理,市民盲目食用這些楊梅會對身體不利。
另外,楊梅樹靠近馬路,容易吸收汽車尾氣,尾氣中含有鉛等有毒物質,加之楊梅果肉裸露,外表顆粒凹凸不平,容易藏污納垢,一般很難洗凈,不建議市民采摘食用。
據悉,凱里市區不少路段都栽種楊梅樹作為行道樹,眼下真值楊梅成熟時節,不少市民會隨意采摘,去年在風情園,不少低矮的楊梅樹就被弄得傷痕累累。
記者在此提醒市民,為了整座城市的綠化以及自己的健康,不要隨意采摘行道樹上的楊梅。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