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10月20日,在凱里配網10千伏金征線上,一批白色“小掛件”十分顯眼,在“小掛件”的上表面還鑲嵌著兩小片長方形光伏電板。據悉,這是凱里供電局城區分局首批“有源法”架空線路在線監測終端裝置,以太陽能和鋰電池為“動力源”,通過在架空線路上安裝“眼睛”,實時監測線路運行情況并報送故障信息,可有效縮短線路故障處理時間,提升供電可靠性。這是該局確保凱里配電網“最后一公里”堅強可靠而采取的又一舉措。
電是現在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產要用電,生活要用電,人們打電話、通訊等等都要用電,這些都體現了我們是離不開電的。但是由于該局配網線路情況復雜,傳輸距離遠,環境和氣候條件惡劣,一旦出現故障,運維人員查找和排除故障會花費較多的時間,特別是在發生停電后,首先給客戶生活帶來不便,干擾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其次給企業造成較大的損失,浪費了人力、物力去查找。據了解,目前凱里配網共有10千伏架空線路114條,累計長度586余公里。架空線路網絡結構復雜,易受外力及自然環境影響,在惡劣氣候條件下,發生短路、接地故障在所難免。而傳統通過人工巡線查找故障點的方式,難以快速鎖定故障點,嚴重影響了搶修效率。因此,如何壓縮故障點查找時間,讓有限的搶修力量在最短的時間完成全部搶修任務,成為該局提升供電品質的重要課題。
為此,該局大力推廣“有源法”架空線路故障在線監測系統的應用,通過在架空線路上安裝“眼睛”,全面掌握線路的實時運行狀況。該系統包括智能監測終端和主站兩個部分。智能監測終端安裝于架空線路上,對線路的短路故障、接地故障、負荷、溫度、諧波等信息進行實時監測,一旦監測到故障或異常情況,就地通過裝置“旋轉”或“閃燈”進行報警指示,同時將故障類型、故障區間、異常數據等報警信息傳回主站,并通過主站將該信息轉發至就近線路運檢人員的手機上。線路運檢人員只需根據短信內容和現場報警指示,便可以快速找到故障點,大大減少故障尋找時間。
目前,該局已完成安裝線路故障在線監測系統142組,覆蓋了轄區所有10千伏線路,實現了更大范圍的配網自動化。架空線路故障監測系統得到廣泛的應用,能夠快速而準確地對故障點進行定位,將大大減少探尋時間,提高搶修效率,減少停電時間,是該局的好幫手,方便快捷的查找故障點,極大的減輕了運維人員的勞動強度,節省了人力、物力,縮短了停電的時間,減少用電的損失,提高供電系統的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為線路正常運行提供了保障,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石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