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在當地苗寨,嫁出去的姑娘被稱為“姑媽”。逢年過節,“姑媽”帶著禮物回娘家是傳統習俗。
相傳,南花村是一個具有600年歷史的傳統村落。
坐落于巴拉河畔的南花苗寨,依山而建,吊腳樓鱗次櫛比,掩映在蒼翠茂密的林木之中。以秀麗的自然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而聞名。因此,她有“巴拉河長裙苗的天然博物館”美稱。
這里僅227戶苗族人家,而姑媽回娘家,一直是當地苗族同胞世代傳承的習俗。
當日,姑媽相聚南花大橋,攜兒帶孫,與姑爺列隊挑著紅雞蛋、糯米飯、糍粑、臘肉、雞鴨魚、米酒和糖果等禮物,去給父母“拜年”,以示孝敬長輩,新年祝福。
浩浩蕩蕩的姑媽隊伍,在不絕于耳的鞭炮聲中,踏著蘆笙舞步,沿水泥路,蜿蜒而上,興致勃勃,闖過了“不管你能喝不能喝,都要喝……”的一道道的攔門酒。
一路敘舊話新,一路歡歌笑語。
登至半山腰的蘆笙廣場,一場精彩的演出正在醞釀。
銅鼓嗡嗡,蘆笙陣陣。幾乎全寨子的人們都盛裝出席,姑媽隊伍挑著禮物巡游后,一個個手拉手進行圍場儀式,踩蘆笙,唱苗歌,敬酒……場面十分震撼。
大家伴著蘆笙舞發出的陣陣清脆聲響,動聽,愉悅,而意猶未盡時,依依散去,與家人團圓,把酒話苗年。
七旬長老潘存權愜意告訴筆者,今年南花苗寨過苗年從11月18日開始,將持續到12月17日,熱鬧很。
他說,除了斗牛、踩鼓、游方等民俗外,還有苗家花樣打糍粑、谷桶乒乓球賽,年味越來越濃。(楊仁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