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觀念現代化。觀念一新,土地生金,凱棠鎮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逆襲而為,發揮好黨員干部的宣傳員作用。通過領導包片、部門包村、干部包戶的方式,走進農戶家中,與群眾拉家常,談供需,深入了解“百姓種什么,不種什么”,引導群眾打破傳統種植慣性思維,自覺遠離耐旱而疏于管理的玉米等低效農作物種植。11個聯系村領導、55個鎮村干部和153個網格員深入4944戶農戶家中,動員14832人次,發放宣傳資料3000份,組織培訓860人。
二是管理企業化。破除土地貧瘠、水資源缺乏發展瓶頸,讓有限的土地發揮最大的價值。凱棠鎮樹立人人都是服務員理念,在土地流轉、田間管理、技術交流、用工支持、矛盾化解方面下功夫,服務好企業,借助企業的資金、技術和人力資源優勢,雙向聯合,深度融合,輻射帶動農戶種植業科學化、規模化發展。目前,引進龍頭企業入住2家,發展連片種植南板藍根1500畝、百部500畝;扶持發展種植大戶5個,種植紅心獼猴桃470畝,鳳凰李208畝,烏梅100畝,花椒220畝。
三是供需市場化。“帶把的紅辣椒,保底價收購每斤1元,合作社與大家簽訂收購合同,如果有更好的銷售渠道,可以自行銷售。”徜徉于農戶家中或者田間地頭的干部如是說。凱棠鎮將每一個干部培養成銷售員,詳細跟老百姓算賬,引導農民向商人轉變。結合群眾的意愿和市場規律,選擇了辣椒、西紅柿和蔬菜品種,重點打造酸辣、面辣、酸湯等酸性系列產品,將傳統的食品轉變為商品。目前,發放辣椒種2360包,西紅柿種子133包,黃豆5040斤。(龍大芝)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