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6月15日,由
凱里市華美教育組織的“守非遺匠心、做時代少年”社會實踐活動在
凱里市云谷小鎮的非遺廣場舉行,300余名家長和小朋友親自體驗了苗族蠟染和古法造紙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立正……”隨著一聲令下,活動正式開始,在華美教育特色國防教育活動環節,孩子們分組列隊,這些平日里的“小公主、小少爺“一改模樣,立馬進入角色,認真完成教官下達的隊列口令,開展了團隊與團隊間既競賽又合作的親子活動,增進親子關系。
16時許,當天的重頭戲上演。孩子被分批走進非遺體驗中心,學習體驗苗族蠟染和古法造紙非遺項目,并親手制作屬于自己的非遺作品。
蠟染體驗
在啟鳳蠟染廠的體驗區,孩子和家長們興高采烈排成一隊進入體驗區,啟鳳蠟染廠廠長,非遺優秀傳承人藍啟鳳熱情的接待了孩子和家長。
“蠟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它記載著我們少數民族的文化。”藍啟鳳開講,他告訴孩子們,蠟染是我們
黔東南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當地少數民族因為沒有文字,所以人們就把所見所聞和生活的一些片段用蠟染的方式記錄在服裝背包等生活用品上,所以蠟染也可謂穿在身上的歷史。
隨后,藍啟鳳老師拿著蠟刀和蠟染不,手把手的教孩子和家長制作蠟染。
“孩子和家長們第一筆接觸,讓他們自由發揮。”啟鳳老師告訴記者,當天的體驗主題是自由發揮,讓孩子發揮想象,自行構圖完成作品。
聽了藍老師的講解后,已按耐不住的小朋友們拿著鉛筆在畫布上開始“創作”起來,有的看上去像房子和花、有的則是熟悉的動畫卡通形象。
隨后,藍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們一步步上蠟。大約20分鐘上蠟完成,藍老師帶著孩子將畫好的布放入染缸中,被蠟畫上的地方變白,其余部分呈藏青色,晾干后,一塊完整的蠟染制作完成。
“娃娃來體驗非遺很好”,在啟鳳蠟染廠內,負責人藍啟鳳告訴記者,蠟染項目屬國家非遺項目,讓我們的孩子從小接觸和學習我們少數民族優秀的文化,傳承傳統文化,值得鼓勵,也值得認同。
華美教育負責人蒲壽庭告訴記者,這次活動是一次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加強親子之間的交流,也讓孩子們感受到非遺的魅力,真正的文化傳承是需要實踐活動來實現的,只有讓孩子們了解、熱愛最后才能認同。親子非遺社會實踐活動,后期也會將非遺體驗項目系統化、課程化、常態化,非遺文化要讓孩子們看得見、摸得著、記得住、傳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