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勢破題
干部群眾聚集了擁護和支持同城化的向心力,數量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和項目建設用地又從哪里來?
黔東南的同志用實踐中的事實作答——
時下,凱麻同城化以路網建設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全面實施的建設項目多達239個。黔東南州副州長、凱里市市長洪金洲坦言:“凱麻同城化建設,要素保障是關鍵。在解放思想破解人才瓶頸、大膽創新破解資金瓶頸的同時,必須多措并舉從源頭上緩解用地緊張狀況。”
在凱里市西出口大拉槽的13號路延伸工程削峰填谷施工現場,一臺臺大型工程車輛在工地上來回穿梭,公路一側已向山體推進50多米。
凱里城鎮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彭暉告訴記者,這是凱麻同城化建設中削峰填谷、向山要地的第一個項目,工程量約1000萬立方米,自去年上半年開工以來目前已完成過半。
按照“誰開挖誰得地”的原則,削峰填谷、向山要地工程既有效利用荒山、緩解了用地緊張,又節約財政支出、降低了開發成本。
截至目前,凱麻同城化建設實施削峰填谷、向山要地工程項目22個,吸納社會資金超過150億元,可開發用地1.6萬多畝。
創新投融資模式,是凱麻同城化建設的又一個亮點。以凱里城投公司為代表的一批融資平臺,融資能力已達到100億元以上,目前累計融資50億元以上。同時,凱里市與各家金融機構建立了良好的銀政合作關系,共獲得授信額度600億元以上,為推進凱麻同城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保障。
凱麻同城化建設不僅廣開財源破解資金瓶頸,還創新機制控制建設工程成本,通過實行合理低價中標、審計前移、創新項目承建等舉措,有效避免了工程預算虛高和工程造價超概算,既嚴格保證了工程質量,又節約了大量的建設資金。
自2010年8月開始,凱里市投資100億元啟動建設凱里濱江道路系統,沿清水江兩岸開工建設了總長60公里的15條南北走向的城市主干道。爐碧大道、凱司大道、開司大道、凱麻快速通道等城市主干道相繼建成通車,凱麻同城“五橫八縱”的路網骨架已具雛形,目的就在于使凱里、麻江兩地實現無縫對接。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