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2014年11月13日,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岑松司法所所長徐運標應邀到黔東南州司法局出席貴州廣播電視臺2頻道《調解大篷車》欄目,會同凱里市洗馬河街道司法所、專業人士成功調解一起因房屋漏水和通道堵塞引發的相鄰矛盾糾紛。
劉某與王某兩家均系凱里地區常住人口,2002年,兩家在凱里市洗馬河桐蔭坪村購買了宅基地,2012年兩家同時挖地基開始修建房屋,經商量,兩家共同承建了一個承重基腳,劉、王兩家的墻體緊挨沒有一點縫隙,劉某的房子修好后,緊挨著王某的那堵墻體長期滲水,每一層都有不同程度的滲水發霉情況。劉某曾多次找王某協商,要求用瀝青處理,而王某只同意使用安全環保的膠水處理,因此協商不成,兩家因此事產生隔閡,矛盾潛藏暗涌,表面卻相安無事。
2014年國慶節,劉某女兒出嫁,王某主動承禮。兩天后,王某家人為出行方便,將自己家門前的碎沙石通道修成水泥路。劉某女兒女婿回門后前去吵鬧,表示此路有1.5米寬屬于劉家所有,認為王某沒有權利據為己有。此后,劉某家人多次到王某家里吵鬧,甚至威脅王家,當地派出所出警處理未果,王某因此事心生怨氣,把家門前的出行通道堵塞,不許劉某家人出行,而此路是劉某家人出行的唯一通道,除了這一條通道,別無他路可走。如此一來,兩家矛盾突然升級,民轉刑案件一觸即發。
凱里市洗馬河街道司法所在多次調解未果的情況下,立即向凱里市司法局和黔東南州司法局匯報,引起黔東南州司法局領導的高度重視,遂邀請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岑松司法所所長徐運標等人于11月13日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貴州廣播電視臺2頻道《調解大篷車》欄目組的工作人員全程攝像。
調解之初,雙方當事人情緒激動,就門前通道的歸屬問題爭吵不休。經審查雙方提交的證據顯示,該通道的土地權屬屬于桐蔭坪村集體所有,雙方當事人只擁有通行權,而沒有所有權。徐運標以此為突破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勸誡雙方要和睦相處,并提出建議:一要堅持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二要堅持公平合理、團結互助的原則進行調處。應邀律師等專業人士圍繞《民法》、《物權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對雙方進行說服教育。可雙方仍然堅持己見,時間指向16點,調解依然陷入僵局,于是調解人員決定將雙方當事人分開做思想工作。
在密室調解環節,調解人員分成兩個工作組,分別對雙方進行耐心細致、不厭其煩的法理教育,經6個多小時的說服疏導,到黃昏之時,雙方終于互相互讓,自愿達成和解協議,其主要內容為:王某于2014年12月3日前自行出資修繕處理好自己的房屋漏水事宜,不得再損害劉某的房屋;‚為了方便劉某家人通行,劉某自愿一次性補償王某修建通道費用13800元,今后雙方不得設置障礙影響通行,保證通道暢通。
此補償款在2014年11月30日前支付10000元,余款3800元在王某履行好本協議第一條后十日內一次性付清。簽訂協議后,雙方喜笑顏開,握手言和。
有黔東南州司法局黨委書記王勇等領導的正確指導,各司法所骨干人員齊心協力,該疑難矛盾糾紛才得以圓滿解決。(楊蒸)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