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3月9日上午9時許,黎平患者楊延智因患左下頜骨造釉細胞瘤被推入了凱里貴醫二附院(原凱里四一八醫院)手術室,10多個小時后,他才又被推回病房。據了解,醫生為他實施的手術總計有九個環節,難度極大,目前在省內尚屬首例。
照鏡子發現包塊
今年45歲的楊延智是黎平縣總工會的干部。說來也奇,他的病竟然是在照鏡子時發現的。
2011年的一天,他在家里通過照鏡子的方式檢查自己的容顏,結果發現下嘴皮內有包塊。
他伸手觸摸,軟軟的,因擔心是惡性腫瘤,楊延智先后去了黎平和懷化的醫院檢查,醫生診斷認為,他患的包塊是造釉細胞瘤。
根據醫生的建議,不久楊延智便到黎平的醫院去做手術,成功切除了包塊。但是到了2013年,包塊又出現了,只得再去將它除掉。
但是,前不久,包塊又在相同的位置出現了。“幾次復發,我們覺得問題嚴重,便決定到凱里來診治。”楊延智的妻子易文珍說。
3月2日,在家人的陪同下,楊延智來到貴醫二附院,被安排在口腔頜面頭頸外科治療。該科的主任劉夏誠博士組織醫生對他的病情進行了全面的診治,認定系左下頜骨造釉細胞瘤。
“這種腫瘤,屬于一種臨界瘤,介于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之間,在治療過程中,必須把它當著惡性細胞處理,切除干凈,才不會復發。”劉夏誠說。
事后,經過反復的研討,劉夏誠等確定了治療方案,即將楊延智的下頜骨和腫瘤一并切除,然后從右小腿下取出血管化腓骨肌皮瓣,移植到切除的下頜骨處。
劉夏誠展示楊延智的醫學片子
“這是一項難度大,高風險的手術。”劉夏誠博士說,主要存在四大風險。
首先是下頜骨是口腔周圍的軟組織的支架,一旦切除,失去了支撐,軟組織會后縮,阻塞呼吸道,造成患者窒息死亡。
其次是腓骨肌皮瓣移植后,其營養血管會出現血管危象,腓骨肌皮瓣會因此缺血壞死,移植出現感染,軟組織還是會往后縮,造成呼吸道受阻。
第三、手術可能會造成面神經損傷而出現面癱。此外,手術中若不小心損傷頸部大血管,那將會出現大出血現象,造成患者休克甚至是死亡。
鑒于存在高風險,劉夏誠對患者和家屬以實相告。患者比較冷靜,他相信醫生會成功的。
手術的事,就這樣定下來了。接下來,開始進行術前準備。
“像這樣的手術以前在省內還沒有做過,所以很多手術器械奇缺,只得現采購。”劉夏誠說,他與上海、廣東等地的醫療器械商取得了聯系,一個星期左右,缺少的器械,陸續到位。
“這臺手術,我們使用的手術器械達到了上百種。”劉夏誠說。
主刀醫生喜歡凱里氣候
一切準備就緒,3月9日上午9時許,楊延智被送入了手術室。
醫務人員也陸續到位,其中醫生有6位,劉夏誠負責主刀,其余的5位當他的助手,護士人員有2位,還有2位麻醉醫生。
“其中的一位麻醉醫生還是相關科室的負責人。”劉夏誠說,醫院對這次手術室很重視的,配備的都是精兵強將。
到9日上午11點,手術正式開始。事后,劉夏誠說,從開始切割腫瘤和下頜骨到最后,總計有9個環節。
劉夏誠展示楊延智的醫學片子
“這項手術,有的環節精密程度賽過穿針引線。”所以,從開始到最后,劉夏誠精神高度集中,汗珠不時出現在他的額頭上,助手們無數次伸出手來,輕輕為他擦拭。
到3月9日下午2時許,第一環節的工作完成。助手們提醒他,該吃飯了。
這個時候,必須補充營養,才有更多的精力繼續工作。
劉夏誠抓緊時間吃飯。助手們發現,從開始吃到把飯吃完,花費了不到10分鐘的時間。
晚飯也同樣如此。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