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隨著交通優勢的轉化,凱里市已經從一個稍顯偏遠的黔東之城轉變成為黔中經濟圈的城市之一。距離貴陽兩小時車程,不僅改變了這個城市的地理優勢,也潛移默化地改變凱里的文化身份。這是一座現代之城,在凱里市委、市政府工業化、城鎮化是當下發展的核心價值,走向跨越式發展是當地人發展的訴求。即使是這樣,無論如何看待,這個城市和中國大多數城市一樣,或者是美國的城市相比,都是一個在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下奔跑的城市。
但是,面對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在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歡歌下,“大凱里經濟圈”的規劃和愿景正在擴大凱里的城區面積,越來越多的周邊民族村落轉變農業身份,蛻變為城市居民,凱里也主動走向與外部世界更大的經濟發展交融和文化互動變遷。面對現代化文化身份的重構,凱里市不僅僅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苗族、侗族腹地,凱里市的核心地位在歷史上就顯非常重要,作為清朝“舊疆”的核心領地,凱里市承載過沉重的歷史記憶,各種文化的沖突、碰撞和交融在這片土地上很早就發生了。這一座極具苗侗文化核心價值的城市,作為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首府所在地,凱里文化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呈現了別樣的美。
當一座城市在現代化的奔跑中,完成了她現代化經濟、物質層面的詢問和建構,她必然回歸她的文化身份,凱里市的發展以工業化積聚力量,以城鎮化的面孔拉動發展,必然以文化身份的再識別及其個性化張揚,去實現旅游國際化專業城市發展的終極目標。時下,十七大六中全會提出多民族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要求,就是國家在綜合軟實力發展訴求下提出的重大決策,凱里市所在的黔東南地區,自然資源、民族文化資源豐富,并獨具特色和差異性,可以說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對于本土文化的追問和尋找,打造文化品牌,實現凱里市文化與黔東南文化同步在全世界的傳播和傳揚,實現文化和旅游的全面互動,為跨越式發展提供發展的精神動力,是必然的選擇。
近年來,凱里市依托本土文化尋找文化核心價值打造蘆笙文化、斗牛文化、姊妹節等文化品牌,千年民族文化被當地人一一重述,回望歷史的記憶,在凱里市激蕩了新一波本土文化熱,這是一種本土的文化自覺,也將是凱里市以苗鄉侗寨旅游接待中心、原生態國際旅游目的地為核心價值探索的開始。各種文化節日在央視等高端平臺、多彩貴州風的集體亮相,標志著凱里市占據了民族文化旅游打造的文化制高點,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作為國際原生態旅游目的地的打造,文化品牌的構建需要一個持續發現、經營和打造的過程,原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為核心價值的凱里市文化產業發展將是品牌構建文化空間和載體,助推其打造文化品牌增強文化產業發展動力。文化的傳播、傳揚,品牌影響力的構建,都是走向產業發展和市場推廣的重要前提,文化和旅游的互動將實現富民強市的目的,走向以文化跨越式發展作為精神動力,構建多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勝景。
我們的現代化進程以大交通、大投資、高科技等為主要手段,地方性文化、民族群體知識系統、文化身份認同等元素作為重要補充,將多元視角進入呈現多樣性的發展樣式。事實上,凱里已經不再是過去的凱里,在互聯網、快速通道等交流載體打通的多樣文化互動下,城市居民人們正在建構極具時代感和自我的身份認同,逐漸融入城市的村落正在建構銜接傳統和走向現代化的身份認同。進入“十二五”發展的關鍵時期,凱里市將引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與周邊四縣區市行政轄區的融合進入“大凱里”發展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格局必然發展變化,地理的穿越和文化的互動,影響著未來凱里市經濟社會的大發展格局。而對于自我文化身份的識別,拾掇了凱里市文化的過去和未來,嫁接了傳統和現代,積聚發展的力量,將引領凱里市經濟社會走向跨越式發展的路徑。
(資料提供 凱里市委宣傳部 資料整理 貴州日報小梅訪談欄目工作助理 張新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